為促進更多行業企業找準方向、快速有序發展,協會信息部特意編輯整理了中國調味品協會執行會長衛祥云與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在2022年提出的有關行業發展的核心要點,分享給業界。
關注六大核心要點
受益于消費市場回暖,調味品行業的增長速度將有望恢復到疫情之前
企業尤其是中下游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有望緩解
市場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內卷化現象會更加嚴重
全渠道的市場意識已經全面建立
差異化競爭與價格競爭并存,補短板和強長板缺一不可
人員新老交替進入關鍵時期,帶來一系列新的課題
提出四點建議
要樹立差異化定位的戰略意識
要摒棄規模越大越好的傳統思維
要避免創新越奇越好的誤區,同時注重品牌效應
要建立社會責任的履行意識
一、受益于消費市場回暖,調味品行業的增長速度將有望恢復到疫情之前
餐飲市場是調味品銷售的重要場景。尤其是堂食對于調味品的推動作用至關重要。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疫情爆發之初的2020年,餐飲行業總收入驟降15.40%,從2019年的46721億元跌到2020年的39527億元。2021年,餐飲總收入為46895億元,同比上漲18.64%。2022年疫情的多地散發形勢,再次對餐飲業造成不利影響。2022年1月至10月,餐飲總收入為35348億元,同比下降5%。
2021年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企業100強數據顯示:入圍的百強企業總銷售額為1317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94%;入圍的百強企業總產量為1831萬噸,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3.19%,銷售額和產量整體保持消費產業的穩健性特征,但產能擴張節奏有所放緩。
2022年,17家調味品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合計為747.29億元,凈利潤合計123.64億元。營業收入正增長的有14家,占17家上市公司的82.4%;凈利潤正增長的有10家,占17家上市公司的58.8%。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封控、靜默等嚴重制約餐飲消費的不利因素已經消除。餐飲市場正在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這對于調味品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促消費將是2023年擴大內需的重點。隨著各項具體政策措施的落地,消費市場疲軟的現狀有望得到根本扭轉。最壞的時候即將過去,調味品生產和市場前景可期。
二、企業尤其是中下游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有望緩解
近幾年,原材料成本上漲一直是制約企業效益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自2022年下半年起,一些轉機開始出現:大宗商品價格近期開始出現一些回調,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回到了俄烏沖突爆發之前的水平。而小麥、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糧食價格也集體從高點下跌了近30%的幅度,盡管可能是由于需求端的疲軟和投機資金回撤等中短期因素導致,但對于緩解成本上漲和通貨膨脹,依然是中短期利好。
以往,PPI和CPI的剪刀差,主要是由上游原材料漲價驅動的,在國內需求恢復偏弱的情況下,中下游行業轉移成本能力依然較弱,導致上游原材料上漲對中下游利潤的擠占作用較強。2022年10月份,PPI同比增速由正轉負,這是自2021年1月以來首次同比增速落入負值區間。有專家表示,10月“CPI-PPI”剪刀差持續走闊指向企業利潤改善或正向下游傳導。考慮到基數效應影響,“CPI-PPI”剪刀差在年內將趨于收斂,但中下游企業利潤改善趨勢有望持續。此外,調味品企業經過建立穩定采購渠道,適當增加原料庫存,進行資本對沖等方式,增強了化解成本上漲的能力。
可以預期,以原材料為主的成本上漲對于行業的負面影響將逐漸減弱。
三、市場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內卷化現象會更加嚴重
雖然調味品市場市場發展前景樂觀,但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將更加突出。
一方面是調味品行業穩定發展的行業屬性吸引了眾多新的入局者。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大數據信息中心的統計,2022年,包括元氣森林、福建七匹狼集團、攀華集團、山西錦曜集團等企業通過直接投資、收并購等方式進入調味品生產領域;另一方面,新增產能陸續投產,形成產能投放的一個階段性高點。根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僅12家調味品企業的規劃投資規模已經超過100億元,建成投產后,將新增調味品產能超過200萬噸。2022年底,海天味業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也宣稱,未來幾年,公司將有序釋放300萬噸左右的調味品產能。
調味品市場發展韌性依然強勁,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2022年百強數據顯示,百強企業銷售額和產量同比增速連續4年保持正增長。但市場內部競爭激烈,集中化提升仍然繼續。其中食用油、蠔油、味精等細分品類市場集中度較高,醬油、雞精/粉、調味料酒、火鍋調料、腐乳等細分品類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復合調味料、食醋、醬類集中度相對較低,差異化創新空間仍然存在。
消費市場的逐步回暖和供給市場產能的集中投放之間的錯位必然會對現有企業經營產生巨大沖擊,未來幾年,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會不斷增加。
四、全渠道的市場意識已經全面建立
隨著消費行為與消費模式的變化,調味品行業的渠道體系也正在快速的迭代更新,但調味品的三大消費終端不變且結構企穩,仍然是餐飲端、家庭零售端及食品加工端,且占比為5:3:2。調味品企業已形成生產商、品牌商和第三方風味解決服務提供商三種企業并存的專業化的分工格局,包括了to B與to C兩大渠道,也包含了線上和線下的多種方式。
從互聯網+開始,調味品行業對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意識開始培育。經過這幾年的行業引領和市場探索,調味品企業對于新零售和全渠道的市場意識已經全面建立,并已經開始在市場渠道體系的建設中加以實施,也誕生了一批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品牌企業。行業的觸網率及線上渠道的滲透率在逐步提高。2022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的線上銷售收入增長超過87.47%,千禾味業的線上銷售占比更是超過15%。大量的新銳品牌以線上作為主要銷售渠道,實現對傳統品牌的彎道超車。
企業全渠道市場意識的建立對企業的經營理念的沖擊是長期而深遠的。傳統經銷渠道的調整和優化勢在必行。雖然傳統經銷渠道的整體市場貢獻率依然在90%左右,但企業對于渠道的拓展理念已經發生了變化。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大數據信息中心對上半年調味品上市公司經銷商數量變化的統計,12家調味品上市公司中,經銷商數量出現負增長的有5家,占比達到41.7%。
五、差異化競爭與價格競爭并存,補短板和強長板缺一不可
調味品企業都希望在市場定位、品類創新及技術進步等方面建立自己的差異化優勢,以避開紅海,開辟屬于自己的藍海。但是這些差異化是否有效,都需要經過市場的檢驗。與此同時,價格競爭卻是相對普遍的存在。尤其是近幾年互聯網創新帶來的新零售變革,也從客觀上增加了價格透明度,加劇了調味品行業的競爭,進一步壓低了調味品行業的價格。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此價格競爭不僅僅是原先的低價傾銷。在很大程度上,其背后彰顯的是企業的綜合實力、平臺效應和規模化效益。補短板和強長板缺一不可。一招鮮吃遍天難以適應當前的競爭需要,企業必須要建立一專多能的競爭能力。
六、人員新老交替進入關鍵時期,帶來一系列新的課題
調味品行業經過了近30年的關鍵時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伴隨著行業的發展,也成就了一批創業者和從業人員。盡管這些人員可能存在一些思維傳統和難以與時俱進的問題,但相對來說,他們知行業、懂專業,曉邊界。現在,調味品行業正處于時代交替和新老人員交接的時期,從業人員對行業的理解和認知參差不齊。反映在個別企業的市場運營和消費市場引導上的混亂,也給行業管理和行業知識的普及帶來了新的課題。
針對以上的種種現象和判斷,迫切需要建立起調味品行業的基本共識,并以此作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參考。我們建議:
一、要樹立差異化定位的戰略意識
調味品市場空間足夠大,屬于賽道很長的朝陽產業。消費者沒有滿足的調味品需求還很多。企業應該從長期主義出發,尋找適合自身的市場定位,滿足消費者高質量的需求。
時代的變革必然會帶來了行業的重構,把握好這個機遇,定位于自身具有優勢的領域,并深耕挖掘,把優勢變為強勢,形成不可替代和難以復制的競爭格局,這才是高維度的競爭。
重概念雖然是市場競爭的必然之舉,但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埋下隱患。四面出擊,跟風炒作,只能隨波逐流。
二、要摒棄規模越大越好的傳統思維
行業中新的變量永遠存在,質的提高大于量的擴張。做大或許相對容易,但是做到大而不倒就很難。企業究竟能做多大,從根本上取決于所處的時代。
規模大固然有抗風險能力強,規模效應顯著的優勢,但是規模小也有市場靈活度高,適應能力強的特點。調味品企業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對市場容量有科學的估量,量力而為。從注重營收規模擴張轉向注重企業效益改善。企業生存的根本是利潤,只有有效益的企業才能長久生存。
三、要避免創新越奇越好的誤區,同時注重品牌效應
創新并不是越奇越好,為了差異化的差異化是很難見效的。在近幾年的調味品市場中,新的概念和名詞層出不窮,有的的確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差異化明顯,但也有一些卻給人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錯覺。
調味品上市企業大多數為龍頭企業,品牌效應顯著,但仍有李錦記、太太樂、珠江橋、東古、欣和、首農味業、天津利民、味好美、永益食品和紫林醋業、東湖、水塔、保寧、天立獨流等未上市的品牌企業在調味品市場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有條件的調味品上市企業可與之強強聯合或優勢互補,實現戰略重組。
四、要建立社會責任的履行意識
調味品行業發展到今天,涌現出一大批具有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企業和品牌。他們的一舉一動,對行業,對社會經濟發展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在過去三年的疫情過程中,調味品企業勇于擔當,為保民生、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有部分優秀的調味品企業甚至組建了專門的部門來協調企業的公益事業,企業公益活動更加體系化和標準化。
未來,調味品企業應該力所能及地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在文化傳播、科學普及、技術研發、先進標準制定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