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食品裝備和包裝機械行業總體發展態勢良好,行業平均增長率高于全國機械行業整體增長速度,在行業規模、產業結構、產品水平、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行業仍存在低端產能過剩、高端核心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高水平成套裝備供給不足等發展瓶頸。業內人士建議,應大力發展智能包裝設備,以提升包裝機械行業的總體競爭力。同時,隨著我國包裝機械行業的迅猛發展,國產食品包裝機械替代進口將成為趨勢。
包裝機械進口替代效應初顯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包裝機械已成為機械工業中十大行業之一,為包裝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顯示,我國食品與包裝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在2025年將達1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在8%左右,出口額在2025年將達到120億美元,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
包裝機械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我國宏觀經濟近十年來的高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9萬億元,較上年增長率為8.4%,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
整個宏觀經濟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以及國家頒布的多項產業調整和振興發展計劃,使國民經濟中絕大部分行業均實現了穩步增長。包括茶葉等行業在內的眾多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國包裝機械工業的快速增長。
隨著我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未來這些下游行業仍將繼續帶動包裝機械行業在經營模式、產品結構、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發展,同時也將為包裝機械工業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發展初期,我國包裝機械行業在研發、設計、生產與技術方面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以德國克朗斯、德國博世等為代表的包裝設備企業,通過提供大型、成套、高精度的單機設備和智能包裝生產線,占據了世界包裝機械市場的主導地位,也占據了我國高端包裝設備市場的主要份額。
近年來,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以及下游行業良好形勢的帶動下,部分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逐步完善產品種類,技術水平大幅提高。目前,我國包裝機械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已處于國際中上游水平,部分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國內包裝機械技術水平的提升增強了國產包裝機械設備的國際競爭力,為我國包裝機械設備出口創造了條件,同時改變了我國高端包裝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并向德國、美國、意大利等機械制造強國出口。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中國包裝機械進口數量為44551臺,相比2021年同期減少了31137臺,同比下降39.3%;進口金額為143203.2萬美元,相比2021年同期減少了13791.8萬美元,同比下降8.8%,進口替代效應初顯。
國產設備借助控制制造成本、本土化服務、物流等優勢,逐步縮小與國際知名企業的差距,國產食品包裝機械替代進口將成為趨勢。
從智能包裝設備著手突破“圍城”
國產品牌在過去很長時間內依賴國外進口,尤其在智能數控系統、機電一體化設計、精密零件精加工、鋼材材質等方面的研發能力薄弱。國產品牌近些年逐漸崛起,目前尚處于國產設備替代的起始階段。據統計,國內食品和包裝設備行業內80%以上為中小企業,行業存在高起點企業少、低水平重復建設多、綜合競爭力弱、缺少產品壟斷力等問題。包裝設備行業如同一個巨大的“圍城”——行業內每年有近15%的企業轉產或倒閉,但又有15%的企業加入。
隨著下游企業對于包裝設備柔性化、智能化、效率化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僅有少數具有較強研發能力和技術積累,具備品牌優勢、規模優勢的企業才能獲得相對較高的利潤率,不斷地為市場開發出新產品;相反,規模較小的包裝設備企業可能被淘汰或者兼并。如今,在乳制品、啤酒、飲料等行業后端包裝細分領域已經開始出現馬太效應,即一到兩家企業成為細分領域的標桿,掌握行業的話語權。
從目前來看,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多為外資公司,我國裝備制造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承受較大壓力。業內人士建議,近幾年,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較快,需要通過其他國家進口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以彌補自身的制造業缺口,因此,海外市場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會成為我國包裝機械出口的巨大市場。另外,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部分產品進口的利潤會比自身生產更高,因此包裝機械出口至發達國家的市場前景同樣較為廣闊。
受下游行業市場競爭白熱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形式、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包裝設備在生產和物流環節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高度自動化、高效化、智能化、節能化的包裝設備受到下游行業的青睞。業內人士認為,全自動、無人化、一體成型的包裝設備處于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包裝機械將配合產業自動化趨勢,不斷提升智能包裝設備總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