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飯在我國由來已久,譬如揚州炒飯,在隋朝時期早已成形。如今,這道制作方便、耗時較少、又能個性化添加食材的傳統主食,用“冷凍”形態面向大眾,市場接受度如何呢?未來又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冷凍炒飯屬于加熱即食預制食品,和預制菜異曲同工,但市場反響一直不溫不火。近年來,預制菜市場火爆,出現了小酥肉、酸菜魚、肥腸等銷售火爆的大單品。入局預制菜的企業從各個領域布局,水產預制菜、海鮮預制菜、肉類預制菜、地方特色預制菜等,市場不斷細分,大家開始重新審視“冷凍炒飯”這個小分類。
冷凍炒飯:日本接受度高,國內不溫不火
說起冷凍炒飯不得不提日本。日本企業日冷食品創建70余年,有2500個SKU,有三款長青產品,其中有發售了20多年的冷凍炒飯。日本某電視臺曾做了一個“2019年日本冷凍食品”的總選舉,從756種冷凍食品中,選出“真的很好吃冷凍食品best30”。位列冠軍的是日冷食品-本格炒め炒飯,它已在日本連續18年成為冷凍炒飯類的銷量冠軍,每年銷售額達到近100億日元(約合5.4億人民幣)。如果把炒飯放在中國14億人口的大環境下,市場發展潛力更不可估量。
日冷食品1988年在上海成立上海日冷食品有限公司,有炒飯、炒面為代表的“新微波爐生活”系列產品。日清食品,上世紀90年代在廣東順德、上海兩地投資建廠,產品線中就有冷凍合味道叮叮飯。除了冷凍炒飯技術成熟的日企外,還包括正大食品、泉州伍氏企業美食有限公司、廈門樂肴居食品有限公司、廣州蒸燴煮食品有限公司、江蘇淮安百斯特鮮食有限公司、上海幸陽食品有限公司等都有涉足速凍米制品。三全食品、海通食品、伽力森食品也都在近兩年推出了冷凍炒飯產品。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我國主食南米北面,米飯有較大的消費市場,但冷凍炒飯在國內發展30多年,一直不溫不火。一方面,炒飯簡單易制,大部分人能自己在家炒制;另一方面,技術問題也導致冷凍炒飯的口感和現炒存在一定差別,消費體驗欠佳。
冷凍炒飯:今時不同往日,技術升級是否能說服市場
有別于日本較成熟的冷凍炒飯技術和消費市場,國內冷凍炒飯市場大,但消費習慣還在培養中,沒有在C端形成較大較穩定的市場需求。目前,國內冷凍炒飯主要用于連鎖餐飲,或者特殊的個人消費終端,比如高鐵。借著預制菜發展的熱浪,冷凍炒飯再次被企業關注。從各大速凍食品企業布局國內冷凍炒飯系列來看,市場仍有潛力。
日冷炒飯做成大單品也非一蹴而就,關鍵在技術。據悉,日冷食品自2001年推出后不斷改良,甚至研發出了一套不會讓米飯黏在一起的急凍技術,這種技術使米飯在加熱時也不會粘連在一起,加上蝦仁與調料,就能吃到和店里一樣的美味。日冷食品投資30億日元,對炒飯產品進行大改革,研究創新了“三步炒制法”,利用250℃以上的熱風吹到米飯上再進行炒制,從而能達到更近于傳統鍋灶的炒飯口感,即“鍋氣”炒飯。由此可見,不是冷凍炒飯沒有市場,而是如何通過技術、工藝讓消費者吃到好吃的冷凍炒飯,才能贏得市場。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國內生產冷凍炒飯的企業在生產工藝和設備上也有了較大提升。海通食品擁有數字化炒飯工廠,全自動計米機、自動洗米機、大米浸泡計量、超級蒸飯線、自動炒飯機???、急速冷凍?鎖鮮、包裝成袋……從烹飪到包裝,整個生產線實現自動化。伽力森食品則將更多目光放在消費者十分關心的“健康”上,與無錫市營養協會共同制定了《減鹽減脂校園炒飯團體標準》,推出低鹽低脂的冷凍炒飯,并在無錫686所中小學的75萬師生中全面試點。
業內人士分析,冷凍炒飯很好的避開了自熱炒飯口感和鮮食炒飯的短保問題,長期來看,有發展潛力。自熱炒飯常溫保存,很多時候少不了巴氏殺菌等手段,會影響口感;便利店鮮食炒飯保質期太短,對運輸要求高,損耗大;冷凍炒飯通過速凍鎖鮮,復熱時口感還原度比較好,而且保質期長。
筆者也愿意嘗試一款口感不錯、健康營養的冷凍炒飯,畢竟不用開火、不用洗碗,不想做飯的時候從冰箱里拿出一包微波爐叮3分鐘,這么省時省力的美味誰能拒絕呢?當下,國內冷凍炒飯生產企業可以借鑒日企成功案例,“打鐵仍需自身硬”,加大研發投入,將產品做好了,等待市場爆發。